e>
首 页 十三友简介 十三友守则 十三友作品专区 十三友之友专区 古代名篇 当代大家 文学评论 海外名人 感悟与体会
 
散文
孤诣刀笔大漠风
访问量:73 作者:亚中跃 发布时间:2023-08-30 返回首页
 

孤诣刀笔大漠风

 

亚中跃(内蒙古通辽)

     

      在内蒙古通辽区市奈曼旗南部,有一个土城子乡,它西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南接辽宁省北票市,东与青龙山镇接壤。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漫山遍野开满杏花、小白长红,璀璨绚丽。从这个美丽的山乡,曾经走出过全国闻名的科学家、作家、教授。而著名版画家王作才也出生在这里,并且在这里度过了近二十个年头。

    历史追溯到一九七八年。那一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盛会。当时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百废待兴,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即将到来。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王作才高中毕业了,正打算上山帮父母种地,一年或许能收入三千两千的。可是,这一年天赐良机,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王作才抓住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紧张而又庄严地走进考场,拿起笔来,在两个半小时之内交上了决定人生未来的一张答卷。他太幸运了,当分数线下来,他被哲盟师范学校美术班录取了。从此,他成了一名美术专业的中师生,这也为他日后成为画家开启了新的征程。

    “恰同学少年,风毕正茂”。王作才和许许多多的莘莘学子一样步入了艺术的殿堂。老师来了,他上的第一堂课就让大家感到很新鲜,虽然过去在中小学也画过一些画,但是那点东西微不足道,一切都得重新开始。素描、速写、色彩、构图等等,一切都那么有趣,而一切又都十分枯燥。每天在教室里,画呀画呀,不久又到田野里写生,餐风饮露,风雪不误。他如饮似渴,点、线、面、高光、黑白灰等等,他不断地画、画、画,似乎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喝水。他突然感到速写本上的图案越来越模糊了,抬头望望天空,又望望西方的晚霞,这才知道天快黑了。

    他一个人常常跑去书店,回来的时候经常是抱着一大捆子书,中国的、外国的、国画的、油画的、有不知名的画家作品,也有中外大师的作品,同学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不一会就把书抢光了,过了几天,又都给送了回来。王作才不急不恼,常常是呲牙一笑。“看就看呗,谁看谁受益,没啥不好”。王作才叨咕着。他的心很大,人缘当然也很好。

      王作才和城里人不一样,他虽然没干过太累的农活,但是每逢学校放假,他一个人上山拣柴禾、刨茬子、拣牛粪这类活还是没少干。所以,磨炼了他的性格,养成了不怕吃苦的精神。他很沉静,从来不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凑热闹,甚至有点孤僻,但老师说这种性格恰恰适合做学问。每当节假日,同学们都会跑到市里去玩,疯疯颠颠、男男女女,不到黑天都不回校。而王作才在这几天的假日里,就会整天把自己关在教室里埋头苦干。当同学们都回来的时候,往往怀里都抱着一大包吃的喝的玩的东西,而王作才怀里却抱着一大堆素描,素写和创作的小品。他经常一个人在晚饭后走进教室,一画就是到深夜。查岗的老师来敲门了,到了关灯休息的时间了,王作才才慢腾腾的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

      王作才喜欢黄胄,黄胄是中国画大师,他学贯中西,山水、人物和花鸟样样精通。尤其善长画驴,被人们称为国内画家中的第一驴。黄胄的画笔墨灵动,挥洒于有意无意之间,而且造型十分准确。黄胄画的大公鸡也是非常生动的,吸取了西方绘画的一些方法,造型立体饱满,栩栩如生。王作才也试着画了几幅,倒也很像。后来他看到靳尚谊的画,又被靳尚谊所打动,靳尚谊是一位油画家,油画与国画的不同,在于它讲究造型的精准,画面的质感,尤其对色彩的要求十分严格。王作才心想,有一天,我也要成为黄胄和靳尚谊这样的人。

    王作才什么都画,看到什么画什么,画了很多很多,并以此为能。1983年他参加了哲里木盟美术作品展,他的一幅作品入展并给他十二块钱稿费,王作才高兴得手舞足蹈,彻夜未眠,后来哲里木盟版画进京展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也就是在这次展览会上,王作才碰到了画家刘宝平和哲盟美协主席萨因章,两位先生提携后人,寄希望于晚辈,故尔和王作才走得很近,并鼓励他将来可以专攻版画,希望他在版画创作上有所成就。王作才一向对自己崇拜的老师言听计从,自此以后,他有了方向和目标,专攻版画。

    学习版画,是一条广阔而有前途的路子。中国的版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的专家把版画的起源定到商周时期,商代铸造和雕刻就是版画的鼻祖。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版画趋于成熟。而到了明清,版画印刷技术则处于鼎盛时期。渊远流长的历史过程,就是现代版画的基础。王作才是清楚这个脉络的,同时他又不局限于一隅,他还研究岩画,他说在岩画中,能领略到祖先简洁的构图方式和简约的表达手法。他被岩画的质朴、粗旷和练达的做画技法所感动,他从中思考和琢磨老祖宗的智慧。传统文化的浸润,对他影响很大。王作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一个人,他非常认真仔细的临摹过敦煌的壁画飞天,也临摹过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他对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崇拜得五体投地。他觉得吴道子是个圣人,他能让线条在其手里飘起来,一根线条昭示出人类生命的无限生机和蓬勃力量。“真好,真好!”王作才每每临摹一两个人物,都会发出这样感叹,一直到他参加工作,当上奈曼第一中学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他仍然念念不忘吴道子,有时间的时候,他也会与同道一起喝茶,他对茶的好坏并不太在意,而饮茶期间,他一定大谈吴道子的“吴带当风”……

    一个画家,不入痴是不行的。正如郭沫若先生说的,为了心爱的女郎,才燃烧到这般模样。

    积累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八十年代,王作才凭借深厚的积累,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和汗水,创作了不少黑白木刻。这些作品在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上发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美术教育》也先后发表了他的作品。这些报刊都是很权威的,在国内外都是有影响的报刊。王作才深受鼓舞。在内蒙古这块土地上,王作才渐渐被人们所了解,所熟悉了。

    九十的年代初,一股新的美术思潮冲击了中国美术界。全国美术创作经历了“79星星美展”和“85美术新潮”,一直到89年全国大型现代艺术展,传统的创作观念逐渐被打破。版画创作也非世外桃源,它也在求新、求变、求发展。王作才迷茫了,他在那个时期,还看不出美术界的未来走向,变革时期各种理论、观念、流派蜂拥而上,大浪淘沙,一切都要靠时间的沉淀。王作才浏览着各式各样的消息,阅读和思考着各种理论和学说,他努力理清思路,拔云见日。那段日子,他几乎没有作品,他在进行第二次积累。当然,第一次积累就是在校读书的时候。

    他不想画了,不想刻了,实在太累了。于是,他总想出去看看,世界之大,何必困于一隅。真的是想什么来什么。不久,王作才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一则展览消息,他十分兴奋,他自掏腰包,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张火车票,登上了进京的火车。那是北方的一个夏夜,王作才没有钱买卧铺,他就买硬坐,那个时候火车上还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他又困又累,亮天后终于到了北京。到了中国美术馆,一夜的困乏好象都不见了。他在美术馆,一双小眼睛紧紧地盯住展出的作品。啊,他看到了西方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代表人物蒙克·米勒,康定斯基,克里姆特等现代画家的作品。整个作品极富革新精神和新的艺术思潮。他们渴望挣脱传统束缚,重新回到艺术的天真和自由状态。提倡在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表达,采用了不规则的线条和块面,反常色彩运用,夸张的形体形式,激烈的动感和节奏,传达出艺术家对世界的有秩序的全新解释。这次展览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这些作品给王作才极大的启迪。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总是相通的。西画的色彩,黑、白、灰色调的对比关系,人物造型和整个画面的构图和版画有许多共同之处。王作才也意识到,从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是多么重要。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俄国的许多画家,他们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永恒的,而且历史越悠久,他们不但不会过时,人们还会不断地认识和挖掘出许多新的元素。王作才原来就是喜欢研究西方大师的作品,一种说不清的魅力时时牵引着他。除了凡高、塞尚、伦勃朗,他还喜欢俄罗斯油画家苏里柯夫和契斯恰柯夫。苏里柯夫的几幅经典作品一直散发着迷人的力量。《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攻克雪城》等作品,一方面是反对教皇而被流放的人们。当然,也有农民起义的,反映出俄罗斯人民勇于反抗和斗争的性格,作品充满了民主主义精神和对农奴制、贵族国家和教会的憎恶。实质上表现的是沙俄旧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伴的旧观念的崩溃。苏里柯夫作品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给年轻的王作才很大教育。他从小就崇拜英雄,直到年龄大了,退休之后仍然在给年轻人讲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然,苏里柯夫也画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如大雪覆盖的隆冬,西伯利亚的严寒,他取才广泛,画面博大而紧密,充满了历史的张力,表现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刚毅和尊严。王作才对苏里柯夫的创作理解很深。对苏氏的美学思想和美学倾向都有一定感悟。

    王作才也非常喜欢契斯恰柯夫。契氏的素描全世界闻名。在画作的块面、结构、概括,归纳各个方面,契氏都是一流的。契氏创作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被全世界的画家所运用。黑、白、灰、亮光和反光“五个调子”是人们绘画不能逾越的根本原则。契氏主张在开掘人物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努力,让人物和事物变化有内涵。契氏作品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他的《索非亚——维托芙托芙娜》、《罗马的乞丐》和《大贵族》等作品,都具有学院派的严谨,在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上,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完美。王作才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对这些大师们经典的学习和解读,在王作才日后的创作中都不可能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绘画就是酿酒,融百家于一炉。王作才学到很多东西方绘画的技巧。但是他知道中国版画其精神和灵魂必须是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他认为民族的、地域的、现在的才是世界的,他把文化的根,绘画的根结结实实地扎在内蒙这片土地上。

    他太喜欢民族文化了,他曾经创作过不少民族英雄系列,比如成吉思汗,实在太豪迈了,他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在历史上留下许许多多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还有抗日英雄梁东明、周荣九等等。大凡英雄人物,王作才都要去画一画。王作才更喜欢画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他不但刻成版画,有时也用毛笔和铅笔画,画完后发到微信群里,并且还要讲一段历史性的文字,给人们带来许多正能量和精神鼓舞。

    王作才的创作是严肃的、辛苦的、严谨的。有时为了完成一幅作品,他要事先深入生活,去军营、去警营、去机关、去学校、去苏木嘎查、到那里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他画大量的草稿,人物特点和环境特点栩栩如生。

    他常常去大自然中写生。他的脚步遍及周围的山川与大漠,田野和河流。有时他站在山头俯视大地的辽阔与山脉的巍峨,以壮襟怀;有时他处身大漠,凝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与瑰丽;有时他干脆四仰八叉地躺在草原上,看云卷云舒,变幻无穷。远处的河流,近处的蒙古包,漫山遍野的牛羊,风驰电掣的骏马,都入心入脑。黄昏的炊烟令人温暖,晚间的篝火使人热烈。飘香的奶茶浸人心脾,蒙古族姑娘的舞蹈让如醉如痴……什么是生活,这就是生活,什么是艺术,这生活本身就是艺术。王作才仰望着满天的星斗,脑海中构思着各种各样的画面,迟早他会创作出自己满意的好作品。

    大量的素材积累、思考和发酵,到了一定程度必须会引爆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王作才开始着手创作了,他觉得,蒙古马就象这草原上的风,强势,劲力,摧枯拉朽,一往无前,这不正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写照吗?噢,草原的简洁、干净、辽阔,也正是民族性格的反映。于是,带着这种冲动,他走进了画室,他反复构图,反复修改,一直到他满意为止。一九九八年,正赶上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下发通知不久,王作才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他没有多想,画完之后马上印制出来报了上去。不久,展览结果就下来了,王作才版画《秋风》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不久,作品《草地风》再次荣获全国版画展铜奖。这幅《草地风》作品的创作,更加重视点线面的关系,强调画面的形式感和节奏感,充分尊重作者自我内心的感受,将西方新的现代创作方法与中国画写意手法相结合,利用挺拔跳劲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画面的情绪。在表现人物上,注重形体点面的分布,色块的和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在后来的《守望家园》、《蓝色故乡》作品中,除了保留这些元素外,又有意增添了一些厚重、平和与沉稳。从1992年到2022年,王作才就有16幅画作品入选全国展和获奖。2012年通辽电视台录制了《哲里木版画家王作才》在内蒙古电视台播放。他有多幅作品被广东、深圳、江苏,内蒙美术馆收藏。

    王作才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四十多年。四十年来,有300多位学生考入全国各大院校美术系,毕业后有的当了教师,有的进了画院,各自贡献于不同领域,为国家做着贡献。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是,当他的学生成才后,那些学生没有忘记王作才老师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每当教师节都有他的学生手捧献花来看望自己的老师……

    王作才也去机关、学校、苏木嘎查……脚步所到的地方,都有他的大作。王作才说,艺术就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

    在奈曼旗城北,有一座公园,公园的西北侧高地上,有一座四层小楼,那里就是奈曼画院,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假如你还在画院附近溜达,你就会发现画院有一个屋子经常亮着灯,那就是画家王作才的画室。他虽然退休了,但是他从未停歇,他的干劲依旧,他的创作精神依旧,他前行的脚步依旧……

    文心孤诣大漠风,刀耕笔削付雕龙。

    我们期待,王作才老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亚中跃,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人。从事教师工作十四年,后任教导主任。现为沈阳铁路局锦州铁路货运中心业务经理。吉林大学工业管理专业毕业。后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陕西新闻学院新闻系。2011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2014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理论与创作研究生班。在国家级刊物和省、地市报刊中发表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善长书法,绘画和篆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书协理事、通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 邮箱:yk222999@126.com 辽ICP备2023002710号-1

网站推广: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