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首 页 十三友简介 十三友守则 十三友作品专区 十三友之友专区 古代名篇 当代大家 文学评论 海外名人 感悟与体会
 
张智深园地
不觚斋吟稿【卷一】五言绝句
访问量:65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06 返回首页
 

不觚斋吟稿【卷一】五言绝句

 

张智深

 

赠公检法

崇冠常自正,勿使国徽磨。

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

注:公安帽上的国徽中刻有麦穗两株。

【诸家汇评】

国徽上的麦穗,那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世间的社鼠,那是败国凋民的祸害。国徽上的麦穗只有两株,我们国家底子还很薄。可是想偷吃这两株麦穗的城狐社鼠却不少!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隽永精妙,旨义重大,足可流传。警策!期勉恳切。狐鼠吃国徽上的麦子,这也是张兄所倡的妙思吧。张兄的诗常常出精,贵在意境深远,语言精确。议精!★非止含蕴与警拨,亦觉兼有律体之凝重.张兄的五绝已自成家数。第二句壮气勿消磨不如其他三句好,要是这句还能扣在崇冠上则非常之好。★OK,把壮气勿消磨改成勿使国徽磨。这句扣在了崇冠上。将不易形容尽态的话借比拟表达,使枯燥的劝诫充满新美的活性,联想余地更在笔墨之外。★“勿使国徽磨这句好。这就使下句的徽字有了着落。否则下句的徽字不看注解就很难看懂是什么。

【敛裳答问】

问曰:敢问不觚兄,我记得尾联原是徽上麦株少,世间狐鼠多,很不错的,为何修改?答曰:社鼠一词本身的社会涵义要比狐鼠更明确和深刻。另外,狐狸不吃麦子,所以狐可以不有。问曰:听你说过这首诗里有你提倡的妙思,在哪里啊?答曰: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里就有。问曰:我记得你对你提出的妙思的定义是,存在词与词之间的非正常搭配,尾联里似乎没有。答曰: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有很多情况,有时两个词不一定是连接的,有时有的词甚至可能是暗中存在而不出现,尤其是在诗的语言中。此诗尾联的潜在的真意是:社鼠吃国徽上的麦穗。谓语动词就是诗面上没有的。社鼠吃麦穗的搭配很正常,但吃国徽上的麦穗显然就非正常了。国徽上的麦穗是金属的,社鼠绝不会吃,所以是非正常搭配,这就形成了妙思。这些情况在我的那几篇有关妙思艺术变形的论文中有论述,可以关注。问曰:诗题改为《公安帽》似较好。这首诗就变成咏物诗了。以小物件而出大境界,岂不更妙。答曰:有道理,可以考虑!

 

下马石

独立皇陵侧,端居孔庙前。

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

【诸家汇评】

古代,只有皇陵和文庙才有资格设置下马石。走到这块石头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忠。所以此石身位不凡,有独立高居为证。宦海沉浮,朝代兴替,纷纷失足落马。这千古沧桑都在这块石头眼前走过,而它却冷眼俯观,默然无语。是它引发了这一切?或是它操纵了这一切?这块神秘的石头,你究竟是何物?!字叫个好!得石之神韵。通体对仗,老杜家法。尾联含蓄警策!这块石头成了精了。★“字,大佳。长立皇陵下,如何?前和言用词韵或邻韵了。千官下马,而一石却冷峻无言。写下马石,则寓意了更加深刻的内涵,歧义笔法。无可争议,这是张智深的五绝代表作。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此二句横空出世,冠绝古今。尾联大妙。我曾多次模仿这两句试着写出佳句,都失败了,正所谓佳人难再得啊。不免大为嫉妒。

【敛裳答问】

问曰:这首诗是哪年写的?答曰:记不清具体,应是1988年以前,因为1988年我自己油印了一个小册子叫《花明集》散发给朋友,里边就有这首诗,现在我还留存一本。问曰:那时你就预言到现在有众多贪官落马么?答曰:不管什么官见到下马石都得下马。问曰:都说这首诗是不觚斋五绝的最佳之作,你认可么?答曰:说不好。但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确实是我五绝诗中最佳一联。

 

寄 远

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

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

【诸家汇评】

首联铺垫得力,尾联幽渺,思力超绝。清宵孤月冷,与朗朗的秋江场景不合。整首的感觉很做作。凝练。一只小精灵,妙!★“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绝妙好句。激赏。风骑一叶飞。——倒装句,红叶题诗,借风力寄远之意吧? 骑风一叶飞 如何?颠倒一字,意境全失!风骑一叶飞,张力大,是诗语;如有神助;骑风一叶飞,是匠语,不足言诗!让风骑叶,这种出奇翻新,读者很难得其意境。想起骑帚女巫。绝非一般新巧之作可比。读多遍,没看出好来。绝句应意味须长。骑字虽奇,却不深,不足贵。仙禅意境,大妙。推荐骑字,如此用字值得学习。饭吃我:))★五绝需要出新了,否则它永远都是格律诗中最没有读者的体裁。★“风骑一叶飞,颠覆风和叶的惯性,意象奇诡。我感觉字是点睛之笔,有了它,整体的意境都延伸了,尤其扣了梦之题。有梦出罗帷,出字好!灵动鲜活!风骑一叶飞,骑字妙。但这两个动词好像互相枪风头。兄锐感!★“有梦出罗帷,佳句,与《西洲曲》有异曲同工之妙。★“风骑一叶飞,这个骑字不能改,一改全诗都残废。有梦出罗帏,字使梦有质感。风无形,借叶成形,高明。此诗是做出来的,非出于心也。把叶随风飞的自然情景,通过语言变异将作主语,变为风骑一叶飞。于是寄远之梦,在清宵古月冷,”“渺渺秋江上的背景下,其诗意、诗韵、诗味顿出。很多时候诗词的抒情功能是靠语言的变异来完成的,这种变异便是诗家语。

【敛裳答问】

问曰:敢问不觚,没看到寄远的意思,内容和题目怎么脱了呢?答曰:所寄者,梦也。风骑叶飞,飘飘乎梦也。问曰:顺序调一下: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可否?答曰:可以有。但风骑一叶飞还是比有梦出罗帷更有深度和意境,更适合作结句。问曰:我看到有评论说:骑字是弄巧,不深,你怎么解释?答曰:艺术变形”“妙思的诗句,往往更注重与全篇与意境的浑化,孤立观之往往无解。也就是要注重感觉,注重大感觉,人们往往不明这一点。有人说,何不骑风一叶飞?它似乎也有此效果。不错,此句也发挥了的作用,但失去了宝贵的神秘感,也了无回味。风骑一叶飞的风是什么?是那个梦?还是风抱着梦?或是风为传梦的使者?都有可能。风的身份很神秘,让你百思不得,回味不尽。而骑风一叶飞的风就是普通的风,大失深味。这里的也很明显,就是梦,并无他解。而风骑一叶飞是什么?就没那么简单了。它也许是梦,也许不是(因为已知风可能是梦或抱着梦了),也许是风火轮般的东西,而他为何要骑它呢?总之,谜团很多很多,这就是这首诗的纵深和魅力所在。

 

梦见亡兄来访

十载忽还乡,倚门长不语。

兄从何处来,披着清明雨。

【诸家汇评】

情景、文字的安排极见匠心。字,透出惊奇。字,蕴含了复杂的心情。都三句是一句心底之问,何处来三字真乃神来之笔。明明他已在阴间,却仍问来处,此中心思,令人无限浮想。最为奇异的是尾句,意蕴深郁,神思虚幻,欲辩却已忘言。手足情深,催人泪下。后两句新颖别致,蕴藉,沉厚,精妙,且另类。语从心来。这首好于张兄以前的创新之作,感情真挚,流淌自然。★“你从何处来不如君从何处来好。谢过诸位老友。想弄个近乎口语又不俗滑的五绝,所以用

等口语字,感觉新鲜些,并更像见到亡兄时由于惊诧脱口而出的话。共商。末句别具一格,奇特!感觉这个太硬,非口语问题,管见~~★你确比君显得熟稔。奇诡。末句真是鬼笔。读后令人心酸。叙事安排很得体,有手段。披着清明雨,点睛之笔,没有这句之重,前三句全废。前两句记得是十载未还乡,开门惊自语。觉得改后更深沉,无声有情。我认为此诗应是不觚斋五绝代表之一。那么,改为兄从何处来罢。

【独家评论】

惟梦闲人不梦君

郑爱云

(政治教师,诗人)

五绝,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做到以少纳多?

五绝的悼亡诗,如何能让这个传统的题材和形式,脱出窠臼,翻出新意?

读过张智深先生的《梦见亡兄来访》,钦佩先生于此不仅能兼顾,而且举重若轻。

十载未还乡,开门惊自语。

兄从何处来,披着清明雨。

创造悼亡诗高峰的人,当属元稹。蘅塘退士评点元稹怀妻所作的《遣悲怀三首》云: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创造写梦高峰的古人,还非元稹莫属。

元白交厚,二人被贬,迢递千里。白居易寄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白诗不直接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元稹依韵和诗,在韵脚受限的情况下,别出机杼,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白诗用入梦写苦思,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楚,一句惟梦闲人不梦君,把凄苦的心境刻画的入骨三分,深切动人。

元白同在人世,梦与不梦,尚可再见,智深先生与友兄,尘世中却是再也不见。幽冥相隔音书断绝,何兄,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起句的十载,读来让人感觉岁月悠悠,时光一下子回溯向遥远的过往。时间的广度荡开了,思维的空间也就拓展了。好诗总留白,以便为读者预留下充分的再创作的空间。易卜生说:不仅作者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

十年,这个数字仿佛一个定数、一个咒,原以为已经平复,过眼十年,却常在不经意间惹起隐隐的痛,一如多米诺,绵延向一起走过的岁月。所以,起句为全诗自然而然地铺排了一个沉痛、哀婉而又广阔无垠的时空格局。

而第三句的转句是一问,这首诗越读,越是深入思考,这一句越令人叫奇。不要忘了,这一句,是未亡人对亡者的追问、是生对死的追问、是人生过程对终极走向的追问。人类哲学史,浩如烟海,汇聚到一起,其实就是这样两个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梦境吧,梦中亡人虽然出现未亡之象,但我们的潜意识里明白得很:这是已亡之人,他去了一个我们所不知的空间。死,并不可怕,可怕在于我们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无所知所以不可控,我们对所有未知的、不可控的事物总是恐惧的。

死,到底是什么,是此生的终结,还是彼世的开始。人生,真是单程?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答案的追问,却又是一个人类孜孜不倦的终极追问。

诗的第二句纯粹是一个白描的过程,一连三个动作:开门、惊见、自语。

开门,怎么是你?你不是已经……十年了,我梦见的净是那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十年了,多少次梦中醒来,希望你的辞世只是一个梦,而今,你来,此刻是梦,还是这十年是一个梦,你根本就未曾离开?这样的突兀,我已经搞不清自己是梦是醒,何兄,你听得清我嗫嚅的自言自语吗?

结句披着清明雨,这一句很多人为之击节叫好。清明雨所附带的意象不言而喻,用在此处,即是实指,也是虚指。字绾结:一个远途归来,雨润青衫,甚至可能还在瑟瑟发抖的人物形象清晰而出,所以这是实写。而一看到清明雨三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特殊的节令、那样的气氛、期间会蔓延着什么样的情绪,所以这是虚指,而虚指烘托出来的内容却又远远超越了实指的意向。

这样的虚实结合,真不知是匠心独运,还是天工巧成。作者驾驭着平凡朴素的口语,却丝毫不显俗滑;不事雕琢,气氛渲染却淋漓尽致,结构开阖张弛,颇得操控自如之妙。

 

以望远镜观荷

绿水眉前漾,红芳眼底开。

纵能移影近,无计曳香来。

【诸家汇评】

影是荷形,香是荷魂。形可欺,而魂不可辱,真君子也!古人爱荷,赞誉荷花的佳句非常之多。只可惜古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望远镜,如果唐代大诗人李贺先生有此神器,后二句岂能让不觚兄捷笔先得之!古人未到之境也。嗯,这个有哲理。尾联越品越有味。。。曳字生僻。不觉得有多好。确有望远镜的特点。可敌古人诗!無計曳香來,确切,有味。移、曳二字点睛。结句太实,没有升华。心有所寄。★“无计曳香来,欠些婉转和韵味。是两联对仗太板了?不错!尤其后一联。后二有旧体新诗味。

【敛裳答问】

问曰:弱弱地问一句:前两句是一个意思,太浪费了吧?答曰:这两句是有层次的:有荷无水则成枯荷,有水无荷则脱离主题。两句不可缺一。

  

驿中寄内

驿灯浮冷色,梦里照娇颦。

一夜叮咛雨,巫山多少云。

【诸家汇评】

旅馆里的孤灯浮动着冷冷的色调,为我照亮我梦中的那张娇美的脸庞。下了一夜的雨,淅淅沥沥如同她叮咛嘱咐的细语,巫山仙子哦,这一夜你消磨了多少梦幻的云彩。尾联令人玩味不尽,有不确定个不确定的解。令人想到巫山云雨。雨声如人的絮叨。云不同于云雨。老张把两个字拆开,很见手段。用典不即不离,朦胧之至。一夜叮咛雨,巫山多少云。这两句质量非常高。语言雅正醇厚,内涵深邃不尽,意境清冷遥深,质量非常高。

 

题 画

秋山侵晓月,松影淡寒斋。

扫径人未起,白云应满阶。

【诸家汇评】

清早的月色染透了秋日里的群山,松林深处的山房朦胧着淡淡的影子。山房门外的石阶小路上飘满了白云,我知道,山房的主人正在睡觉,还没出来打扫山道呢。台阶上的尘土竟然都是白云,可见此处确非尘世也,妙哉。一片仙气笼罩画境。前联铺垫到位。词雅意淳,名作骨相。不让唐贤。扫径人未起,白云应满阶。自然天成,无可指摘,必须顶。

 

访杜甫草堂

涵澹花溪水,飘零家国身。

堂前垂泪者,可是石壕人?

【诸家汇评】

杜甫在他的伟大史诗《三吏》、《三别》中,曾对石壕村老翁一家的苦难寄与了无限的同情。今天,跪拜在杜甫草堂前的这位石壕村人啊,怎能不为一生忧国忧民而又贫困潦倒的诗圣流下一行伤情的泪?为尾联赞一个!老杜爱民,民爱老杜。

【敛裳答问】

问曰:敢问不觚兄,草堂前这位跪拜者真的是石壕村人吗?答曰:不一定是,不然怎能设问。问曰:那为何把跪拜者想象成石壕村人呢?答曰:我想让读者联想到杜甫的名作《石壕吏》,引出千古之真情,从而提高诗的感染力,此乃全诗的关键所在。如果仅把跪拜者写成普通人,垂泪就没来由,也不感人了。问曰:我的理解是,你提到石壕村人是以点带面,实际上这位石壕村人是代表了被杜甫所悲悯的穷苦百姓,不错吧?答曰:很对。先是避开普通百姓而拈出石壕人,而后石壕人又代表了普通百姓。

 

佛 堂

合掌悠悠梦,萦梁袅袅熏。

泥胎能驾雾,为有焚香人。

【诸家汇评】

一位虔诚的拜佛人正在佛像前合掌吟经,香熏绕梁而起。就因为有了这些烧香人制造的袅袅云雾,才使得这些泥做的偶像成了腾云驾雾的神。泥胎能驾雾,为有焚香人。哲理深刻!泥胎,点得好,和能驾雾形成反差。结句之妙,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皆无,这才是最难搞的。

【敛裳答问】

问曰:为有焚香人,三平脚了吧?答曰:是的。我也是试着修改了多年,全不如原句,都成了我的心病。问曰:其实古人的三平脚也不少。

  

忆父亲

朝朝放学路,牵手过重山。

欲够天边月,爬上父亲肩。

【诸家汇评】

记得我小时侯,每天放学爸爸都赶到山外的学校来接我。爸爸总是牵着我的手乘着月色走在山里回家的小路上。在我的心目中爸爸是那么的高大,我想,爬到他的肩膀上一定会够得着天上的月亮吧。悠悠往事,淡淡哀愁。在孩子的眼里,父亲的形象是多么高大,无所不能。回看诗题中的字,顿使人泪下。古绝风。前两句铺垫的环境很到位,令人惆怅。泪目。

【敛裳答问】

问曰:,这个字太俗了吧?答曰:我也觉得,但细审之,还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字代替它。问曰:呢?答曰:又太雅了。还是要考虑到孩子的语气。

 

打冰陀螺

旋舞一身轻,顽童乐有声。

不缘鞭策紧,那得立寒冰。

【诸家汇评】

★“不缘鞭策紧,那得立寒冰,话里有话,分明是说给这位打冰陀螺的顽童听的。前人未到之境。后二句双关至妙!★“顽童点得好,使全诗凸显深刻的社会意义。家长们教孩子背会并理解这首诗,很有必要。★“顽童似乎多余?不缘鞭策紧,那得立寒冰?以小见大,有见地,有思想,难得。★“鞭策”“立寒冰双通道,容人致思,耐人寻味。

 

晓 妆

窗前晓镜开,长发披残月。

谁把杜鹃声,系成蝴蝶结?

【诸家汇评】

清晨,姑娘推开窗,趁着淡淡的残月和娓娓的鸟声,对镜梳妆。第三句令人想起王维千山响杜鹃之句。长发暗示蝴蝶结之落处,照应妥帖。尾句设问,顿觉生动。尾联之意,不可言传。妙绝。好似刘兰芝临走在梳妆。好浪漫。系成蝴蝶结?不合道理。晓镜即早晨的梳妆镜。有些时候早晨的天空仍有一轮淡月,而且很高。杨柳岸,晓风残月,此之谓也。情隐何深!很漂亮的晓妆!★杜鹃声要结成蝴蝶结可是相当费劲滴。为了美丽,费点劲也是值得滴。这个应当属于朦胧诗。语新思巧,意美境佳。精品。残月其实该指弯眉如月的。管见。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确精品!★视角独特,语言精美。初读只觉写得好,再读而觉妙,三读方懂。★“长发披残月绝妙的形象思维,语言之俏不失内含,很巧的承接了前句,结的更美,把杜鹃声结成蝴蝶结。大胆求新,确值得探讨和学习和追求。意象派的味道!谁把杜鹃声,系成蝴蝶结?我把张智深系成诗词结:)痛哉。

【敛裳答问】

问曰:不觚兄,有人说杜鹃这个意象是悲壮的,和蝴蝶结相联系,难以接受,你以为如何?答曰:杜鹃这个意象,确实可以有执着而悲壮的味道。但杜鹃作为象是唯一的,但作为意象却不是唯一的。这就是理论上所谓意象的多值性。杜鹃作为意象,它的意除了子规啼血的悲壮味道外,还可以有别的意存在。据我所知,除了杜鹃声自然的美感之外,还有王维千山响杜鹃的意味等。我们都可以利用之。

 

十四望月

玉宇秋无际,银河浪有声。

添辉弥皎洁,顾影愈零丁。

【诸家汇评】

秋日寥阔的天空里,寂静得能听到银河流淌的声音。走到十四的月亮快要满圆了,越来越明亮,可是天空里的繁星们在灿烂月光的掩映下愈加暗淡直至消失,只剩下一轮圆月孤零零地悬在空中。明天(阴历十五)的夜晚是月亮最圆最亮最美的日子,可是那时星星们都不见了,连银河也仅能听到波浪声,所以也是月亮最孤独的日子。骈偶中见流动,殊不易也。有哲理!不觚斋五绝好讲哲理,如前面的《以望远镜观荷》、《书虫》、《读镜花缘》、《焚香拜庙人》、《钥》、《打冰陀螺》等皆是。不觚兄善以形象说理,从而把理说得美丽而深刻,不易也。稍觉刻版。

 

悬 棺

日削崖影瘦,云蒸鹰唳寒。

一棺魂已朽,千古谜犹悬。

【诸家汇评】

末句炼在字,既有奇思,又有深度,妙思也。魂朽?那得几万年。读起来有古绝的感觉。结句大好!那悬棺的确是个悬着的谜。谜字用得好。缺乏深刻的内涵。

【敛裳答问】

问曰:一棺魂已朽,千古谜犹悬。这两句和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如出一辙,为何总觉得远不及后者呢?答曰:无他,前者意薄,后者意厚故也。

 

轩辕井

秋洗苍梧壮,苔封古壁寒。

深深知几许,上下五千年。

【诸家汇评】

问的是长度,答的是时间,巧思也。这一转换非同寻常,把古井和华夏历史融合一体,耐人回味。不觚斋诗词多有巧思之例。屠岸先生曰:你写旧体诗常喜欢借鉴新诗的一些手法。你的旧体诗词中常见新意,大概同你的这种作法有关系。可谓知言。浅貌深衷,末句奇想。深刻!奇警峭拔。直接把长度转换成时间,跨度极大,前人未道,还不大习惯呢。我把它看作是一种变形——艺术变形:把长度变形为时间,是绘画中的物体变形的拓展。我在论坛上有一篇文章《变象与艺术变形》,阐述了一些有关艺术变形的理论问题,可参考。五千年史浓缩于一井,缩龙成寸!★结虽有力,但嫌直露。结真是大手笔:)

【敛裳答问】

问曰:深五千年?说不通啊,时间和距离没有任何联系。答曰:时间和距离还是有联系的。时间有长短,距离也有长短,这就是内在联系。艺术变形就是要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加以变通转化。

 

彳亍长街畔,年钟遥可闻。

零丁身后影,疑是去年人。

【诸家汇评】

一位独行者走在长街上,突然天边响起了过年的钟声。他看着自己后面的身影,感觉就像去年的自己还紧紧地跟着他。是要和去年的自己告别吗。意境森觫。想表达什么呢?

 

 

主办单位:营口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 邮箱:yk222999@126.com 辽ICP备2023002710号-1

网站推广: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国家批准建站单位)